缉熙希望 黾勉十年 —— 写在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
清晨,当地平线升起的第一道曙光划破天际之时,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的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在这个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中,每一个希望人把青春和梦想留在了这里。
透过敦实的门柱,探望校园内的风景,你所听到的看见的是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青春之歌。让我们一同翻开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黾勉与辉煌交织的篇章,聆听这所现场工程师的摇篮那来自灵魂的旋律。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美丽的嘉陵江畔,有一个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被誉为“三国文化名城”“中国丝绸之都”的城市——四川省南充市。这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也是朱德、罗瑞卿、张澜三位开国元勋的故乡。2009年,一所致力于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府——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这里诞生了。
2009年4 月 ,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从初创伊始,学院以“明德励志、务实创新、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之学院精神,狠抓建章立制、队伍建设、院风建设和招生工作,实现了当年成立当年招生。同时,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的道路,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办学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将管理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创办那天起,教育教学上就有120余年办学历史的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西南交通大学的雄厚支撑;办学条件和管理上,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华西希望集团的有力保障,形成了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上的“双保障”。西南交通大学的50多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工程现场的教授级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加盟学院的人才培养,规范化的运作和高标准、高起点的办学,奠定了这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品牌地位。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纷纷投奔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选择希望,成就梦想”成为了学院初创阶段的最强音,也是全院师生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
在希望学院办学发展的十年历程中,2013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年,学院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这一年,学院迎来了首个毕业季,首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这一年,学院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突破10000人,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学院在成都金堂大学城扩建新校区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形成一校两地办学新格局。
在学院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2013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全国6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希望学院的办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这一切,为希望学院的办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了新的历史画卷。
面对国家的号召和新的发展形势,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总结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改革思路,以搏击潮流的精神成功申报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2015年2月正式批准成为四川省首批转型改革试点高校。从此,希望学院立足“转型改革、创新发展”,走上了“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道路,为学院的办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征程。
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学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转型改革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所指是为国家培养“大师”型的“工匠”人才,把学院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在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视野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紧紧抓住学院轨道交通这一优势学科,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12361”整体转型改革推进模式,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三大育人平台,打造轨道交通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三大优势专业群。
2018年,学院又成功获批四川省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构建民办院校“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改革试点,成为四川省六所试点院校中唯一的民办院校,形成了以转型改革为依托、双擎驱动的全方位改革态势。
在转型改革、三全育人双擎驱动下,学院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近三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个。在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共计获奖17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在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希望学院成为四川省独立院校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院校;在2018届外研社杯(Uchallenge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中获省奖6项;在注协杯2018年四川省大学生会计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
在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方面,10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高校建立合作,近年又与波兰华沙维斯瓦大学在中波2+2(ACCA)国际班、企业家培训班、建立分校以及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推进“2+2”本科转学分双文凭项目、“3+1+1”本升硕项目、“1+3”预科直升项目、“3+1”专本套读转学分双文凭等合作项目。同时,学院还成功启动了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希望学子可赴120余所英国高等学府留学深造。
为培养基础好,上手快,能力强的“大师型工匠”,学院集中精力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平台。学院在轨道交通学院建设了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全仿真轨道交通;在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了六大实训实验平台和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有由数字建筑创意与设计中心、BIM工程中心、工程造价中心和工程交易中心组成的全国首家一体化模拟工程实际的数字化建筑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还与广联达、金蝶、用友、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成都现代有轨电车、中铁建大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川建设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建了39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2+1”、“3+1”等模式让学生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及早接受岗前训练,一上岗就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行家里手。
与企业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是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又一品牌特色。成都地铁订单班、京东商贸等企业订单班就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个成果。这些订单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单独制定培养计划,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
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院非常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下,学院以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实际,学院通过第二课堂、通识课教育以及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三大平台将学生能力由专业技能拓宽至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等十大核心能力。在学院开展的众多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都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有让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院优秀毕业生、成都地铁第一名女司机张白君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对母校充满感激:“在希望学院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得到了很强的动手能力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我到了工作岗位后能很快的上手,成为成都地铁的第一名女司机,后来因工作需要我又转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这期间我也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岗位,这些都得益于母校的培养。”
……
嘉陵之滨, 艰难创业起步前行;金堂山下,转型改革绘制宏图。十年砥砺,髦士济济树本苞桑;创新为旗,特色强校缉熙辉煌。
院长陈叶梅教授坦言:希望学院建院十年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10年来学院在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思想指导下,积极推进转型改革向转型升位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院师生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舞台频频崭露头角,各种奖项纷至沓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下一个十年,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一定会在创办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道路上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栋梁人才!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走过的十年是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十年,是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十年,是缉熙的十年,也是黾勉的十年。这所现场工程师的摇篮,给予学生的是守正创新和智慧启迪,赋予学生的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立德树人的办学之路上成就了一个个希望学子的成才梦想。
未来的十年,希望人将一起携手并进,再创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