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985、双一流高校学子同台竞技,这个贵应女孩凭什么脱颖而出?
刘永艳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获奖。
参加2021《英语世界》杯冬奥会大学生翻译大赛,刘永艳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要知道,这个比赛吸引了全国690所高校,包括39所985高校、42所“双一流”,有近4000名学生参加。
更让她意外的是,获奖的高职院校全国只有8所,她所在的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也就是说,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获奖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
然而两年前,刘永艳通过高考进入贵应院时,她的英语成绩还差7分才及格。
兴趣+勤奋,实现英语逆袭
高中英语重视应试,老师上课内容死板、单词多、压力大,刘永艳逐渐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信心,逐渐开始排斥英语。
“是学校英语老师董雨让我重新燃起了对英语的兴趣”,在应用学院的第一堂英语课,刘永艳就被吸引住了,“和高中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英语课上我很放松。”
比起高中规规矩矩的授课模式,董雨更重视课外拓展,西方文化、影视、体育竞技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点;她还会在课上组织英语辩论赛、讨论会,“句子、单词正不正确是其次,首要是鼓励学生敢开口说英语”。
当然,从高考差7分及格往上走,路还很艰难,比如语法。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刘永艳上课认真听,下课还将各类从句的结构逐一总结对比。每次考试后,她还会总结错题: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错?“越总结,越发现万变不离其宗,考点也就那些。”刘永艳越来越有信心。
这套流程她坚持了近2年。如今,30道选择题,刘永艳至少能对25道。无论多长的从句,她一眼就能分出句子成分。
除了不断总结反思,刘永艳进步的关键还在于“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时,她会先找自己喜欢的、简单的文章,看懂了就会有兴趣看下一篇。相反,如果陡然看很难的文章,“看不懂,就会产生挫败感,逐渐就没有兴趣了”。
靠着这样台阶式学习,刘永艳在不断精进的同时,还能保持对英语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与坚持,让她的英语成绩从刚入学时不满40分,提升到如今每次考试均在70分以上。
确定参赛后,刘永艳在网上买了比赛指定参考书《英语世界冬奥会特参》。赛前一个月,她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学业中抽出2小时复习。
杂志排版是英汉双译,但拿到一篇文章,刘永艳不会直接看译文,而是一句一句地读英文,“自己先试着翻译,翻译不出来再看译文”。
那段时间,她经常字典不离手,冬奥会领域较专业,生僻词汇多,十厘米厚的英汉大字典,她一翻就是一晚上。
英语学习没有捷径,背单词、逐字翻译、校对、查漏补缺,刘永艳按照自己的计划扎实复习。
她的勤奋在比赛中收到了回报,“短道速滑、男子赛道、女子冰壶......选择题与填空题,我看一眼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
建群+指导,促进自主学习
参加这次比赛,刘永艳能在众多“985”、双一流高校学生中脱颖而出,还离不开学院对竞赛工作的重视。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应用学院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竞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2021年7月,在黄琴副院长的支持和指导下,应用学院国际升学部副主任高勇提出成立升学部竞赛小组,动员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国际升学部21级43个班,每个班都有指定的竞赛指导老师”。
一旦出现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含金量较大的英语赛事,老师就会在班上进行广泛动员,鼓励平时学习积极的同学参加。
为了方便集中指导,升学部还成立了竞赛指导微信群。刘永艳此前一直“潜伏”在群中,从未报名任何比赛,“觉得自己不行”,直到看到班上同学参加作文比赛拿到省级二等奖,她心动了,“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董雨是刘永艳所在班级的指导老师,是她鼓励刘永艳迈出了关键一步,“大学期间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去尝试,争取拿奖,哪怕没有获奖也是一种成长经历”。
除了发布赛事链接,指导老师还会提前做好竞赛研究,比赛难易程度、报名条件、需要哪些资料......都是需要摸清的点。
之后,指导老师会根据比赛类型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词汇比赛要先测试学生词汇量再酌情补充,写作比赛要巩固写作技巧,翻译大赛用哪些词汇更能得到高分。
刘永艳确定参赛后,董雨就利用下班时间为她划定了冬奥会单词范围,指导了翻译技巧。
研究、动员、鼓励、指导......应用学院国际升学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竞赛指导流程,学生参赛数量显著增加。高勇非常感慨:“以前只有几个人,现在每次比赛都100多个人报名。”刘永艳也发现竞赛群里的人变多了,“学弟学妹们知道我得奖的事,也开始积极参加比赛”。
2021年下学期,竞赛小组动员学生参加了2021大学生作文大赛、2021年词汇竞赛、外研社英语写作大赛、2021冬奥会学生翻译大赛四次大型比赛,共取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
如今,刘永艳已报名2021年大学生翻译大赛,再次投入紧张的复习,“很多看上去很难的事,做起来其实并不难,想做就要去做,即使最后没有拿到想要的结果,但经历了总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