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四十三期>第二三版>详细信息

火爆全球的思政老师,思政课改探索的先行者

来源: 发布于:2018-10-25 浏览:399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师 胡腾

认识胡腾老师缘于2018年年初火遍全球的“思政送命题”事件。作为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政教研组组长,胡腾“大胆”地在思政学科的期末考试题中出了一道高分选择题:“看照片选择自己的思政课老师,并写出名字,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此题既出,立即引起舆论沸腾,“这是送分题还是送命题”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不仅有包括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事件还走出国门,登上了BBC官网。

外界大都只是议论“送命题”本身的新奇,只有传媒学院的师生们知道,这是胡腾探索思政课改之路的大胆尝试,同时,他们也都信心十足——这是一道“送分题”。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是当之无愧的“高校第一课”。然而,“许多学生对于思政课态度是要么不来,要么不听,不少人把思政课列为大学必逃课之首。”胡腾感慨道。积极响应教育部确定2017年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的要求,传媒学院的思政课堂不断下功夫、做文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考核形式的变化。

思政课是公共课,其教学周期通常是大一一年,大多采用合班教学的形式,所以每次思政课上课人数会是专业课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为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胡腾将传统的大班级打乱重组,以8-12人一个小组安排位置,点名也是以小组的方式点名,谁缺课了一目了然。“只要是上课抬头听过讲的,判断哪个是自己的老师是没问题的。”

即使答错这道题,学生的最终成绩也未必会不及格。因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70%取决于平时的表现和作业,综合两项才是思政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是胡腾在思政课程考核多元化尝试的之一,在他看来,多元化考核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传媒学院的思政课也正在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在胡腾看来,“送命题”的本心是出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一种责任心,为了考验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和学生对于老师课程的一种学习态度,同时也是让这门必修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接地气。

然而,仅仅通过考核形式的改变,就能吸引学生到课堂并认真听讲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理论知识回归生活当中”是传媒学院思政课改革的核心,胡腾说,回归生活就是要让思政课从教室走出来,面向社会,仅仅依靠灌输式理论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

在这种思路下,胡腾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他组织策划了学生通过游览崇州市罨画池、参观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和绵竹年画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走出教室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带学生到崇州市人民法院和绵竹市人民法院庭审一线,旁听庭审现场,了解法官断案,感受法律的威严,促使学生争做“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与崇州市环保局等单位合作、策划环保专题活动、宣传环保理念;组织学生到两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地考查和问卷调研,鼓励同学们为新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振兴乡村经济共享智慧。

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一改传统思政课的枯燥与死板,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许多上课学生都纷纷称赞叫好。

吸引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在生活中上,胡腾也散发着极大的人格魅力。

他和学生的沟通不限于课本知识,还涉及生活、情感、家庭方方面面,不时出任学生智库,帮助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他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也会为学生面对家中亲戚霸凌的现象提供解决对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他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老师,通常跟学生聊情感中“责任”的含义,有这个做指引,路就不会走偏。每当有学生找到他寻求咨询或者帮助,他都会尽全力为他们出谋划策做指引。

这样的老师,能不火吗?也许,明年这个时候,胡腾老师课还得“抢”着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