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四十三期>第二三版>详细信息

教师是我的理想,教育是我的事业

来源: 发布于:2018-10-25 浏览:451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罗印

他在讲台上站了十三年,没有一次上课迟到、早退,也没有任何因私请假和教学事故;他负责和参与完成校内外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和参与编写高职教材6本,公开发表论文6篇,获得30余项荣誉称号和奖励,完成教学工作量5000余课时。

他本有机会去大公司搞软件开发,待遇优厚,却一再拒绝:“教育是我的事业,你不懂”;他就是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软件技术教研室主任兼创新特色教研室主任罗印副教授,一个用信念和知识托起学生希望的老师。

开发,是难题更是担当

在教学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的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纷纷积极投身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互动与应用。刚工作不久的罗老师就参与到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并挑起重担。

2006年计算机系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精品课程时,罗老师主要负责网站开发。网站开发在精品课程开发中尤为重要,所有的课程资料都需要通过网站呈现,因此,不少学校会花钱请专业公司制作。为给学校节约项目经费,他独自扛下了开发任务。那时候的他也没有太多经验,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通宵熬夜,通过查找资料,大量的对比,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课程的呈现方式。在网络实验部分使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实验原理,最终帮助该课程成为学院第一门成功申报的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至2009年开发《XML及其相关技术》精品课程时,罗老师仍然负责网站开发,并承担大量的文档编写和主讲任务。虽然已有开发经验,但网站的开发方式和技术与时俱变,原来的开发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怎样才能将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快速呈现出来,成为了开发中的难题。他大胆突破,采用静态网页生成技术,将复杂的内容按层次结构建立精确导航。最终,该课程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

同学,你的提问不简单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罗老师一直坚信的。他把学生的“不想学”归结为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很多学生不敢提问,总怕因问题简单而被嘲笑”。他经常告诫学生,问题只有搞懂的和没有搞懂的,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鼓励学生多提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一次下课后,一个学生到办公室找到罗老师,吞吞吐吐,十分紧张。罗老师立刻放下手头工作,认真聆听。学生是要问一个关于U盘使用的问题。他立即意识到,学生可能是觉得问题很简单,羞于被嘲笑,所以不敢问,便说:“U盘的出现使得存储空间变小,携带方便,但是技术也很复杂。”这让学生意识到他提的问题很有意义,便慢慢打开心扉,说自己是来自偏远农村,以前没见过U盘,不知道U盘怎么用。他问同学,同学都反问他:“U盘都不知道?”让他非常难堪。罗老师便耐心讲解,从U盘的结构、原理、与电脑的接口到具体使用,从下午5点一直讲到了晚上10点。

末了,罗老师再次鼓励道:“你还认为你的问题简单吗?以后有问题还不敢问吗?那些自认为搞懂了的同学,他们真的搞懂了吗?”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自信,学习也越来越好了。

罗老师做事的认真、细心和真诚,浸染着每一位学生。很多学生因为他,喜欢上了他的课,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也让罗老师倍感责任重大。不管对所授知识多么熟悉,罗老师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针对不同的班级准备不同的上课内容和案例,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上课方式。很多人认为,一门课上了几次就很轻松了,每次照着讲就行了,可他总说:“学生在变,课程应用领域在变,如果上课不变,那就OUT了”。

学生,我的责任与荣耀

罗老师喜欢他的课堂, 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13年来,他没有一次上课迟到、早退,也没有任何因私请假和教学事故。不管多累,只要走上讲台,他就精神百倍,声如洪钟,不管发生什么事,走上讲台,他就一心上课。

4年前的一天,正在上课的他接到家里的电话,他三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孩子又有高热惊厥病史,家里唯一的来自农村的老人手足无措。他知道这个时候请假,领导肯定会同意,但他的离开会打乱上课的进度,找时间补课又会打乱学生的时间安排,影响学生学习。因此,他坚持上完课才回家送孩子去医院。经常有朋友开玩笑说:“教师工资也不高,你又何必那么拼命。”他总是回答:“钱给不了教师的那份成就感,你没看到过学生的成长,没体会过那份荣耀,你们不懂。”

2008年汶川地震来临时,他只感觉到椅子的剧烈震动,当起身已站立不稳时,他意识到是地震。冲出办公室时,他发现其他办公室都还有人。“地震,快跑!”他大声向同事喊道,一边喊一边又折回去,一个办公室接着一个办公室地呼喊。当确定所有人都出来后,他才向楼梯口跑去,此时天花板和墙面已经开始掉落,走在后面的一位女同事脸色苍白。“别慌,别慌”,罗老师又搀扶着她一起跑下楼。他们也是最后跑出大楼的。来不及后怕,他又跑去学生寝室,帮助组织疏散学生,稳定学生情绪。

在课堂上总有很多学生问他相同的问题:“罗老师,软件开发工资那么高,待遇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企业呢?”然后,他会学生讲一个故事,高中英语老师在一堂课上问班上的每位同学理想,他的回答是:“I want to be a teacherjust like you!”不忘初心,他始终记得最初的梦想。

也有开公司的朋友劝他一起干,他总是回答:“人各有志,我比较适合学校,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

这就是罗老师,13年如一日,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四有教师”,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