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职业规划大赛可谓精彩纷呈,亮点颇多,各位选手表现出了自己的职业风采,让人耳目一新。虽然自己作为大赛的记者,已经参与报道三次了,但是每次参赛报道,都让记者有新的感受和触动,正如集团教管委李能武主任说,今年的选手真是“后生可畏”。
关键词一:职业选择丰富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70后、80后、90后、00后在职业选择上大不相同,每个年龄层都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今年的职业规划大赛上,“刀画传承者”、“人工智能”、“形象设计”、“国际护士”、“创业公司CEO”等等出现在选手们的职业目标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学子“个性化”的职业观开始凸显。个性不代表荒唐,这些选手是经过深入的调研、专业的分析,结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例如天一学院会计专业的代羽吉就向记者说,他在选择职业目标前,不断翻阅资料、论文,看了大量详实的资料才得出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面向评委提问时,各位选手也是临危不乱、娓娓道来,阐述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手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的可行性充满自信。而对于他们的自信的最好肯定,便是现场评委的表现。问答环节中,不少评委直接向参赛选手抛出橄榄枝,邀请到其企业入职。
关键词二:职业规划清晰了
职业规划大赛考察的是参赛选手根据自己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据记者了解,在比赛前,各位选手根据比赛规则,认真编写自己的职业规划书,有的甚至仔细到“抠字眼”的程度,在比赛时各位选手的演讲都很接地气,不说虚话、套话,实实在在有思路、有举措。
如果你拿到某一位参赛选手的职业规划书,你肯定会感到惊讶,因为这里面详细地记录了选手在未来某一个阶段,某个时期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有何成就,时间线明确、目标清晰、可行性程度高,不自觉让人竖起大拇指。从他们参赛时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信心。
关键词三:教学、就业工作有效了
希望教育集团已经连续举办六届职业规划大赛了,每一年比赛启动后,上至集团下至院校都高度重视,各级领导亲自审定方案,教师们全情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中……这背后体现的正是集团、院校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集团各院校毕业生如何认清自己与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并在激烈地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为集团和院校管理层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集团就业工作负责人说,集团旗下所有院校都把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实施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学院主导、就业处统筹、以系部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学院的就业率、学生素质在每年都有可喜的变化。
职业规划大赛是对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方方面面工作成果的检验与展示。六届比赛一路走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各院校的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越来越明确,规划越来越清晰,实现目标的个人素质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职业规划大赛已经落下帷幕,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让人意犹未尽。希望在未来,各院校的莘莘学子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滚滚向前,乘着时代的浪潮扬帆启航,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