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四十九期>第七八版>详细信息

1949-2019: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70年

来源: 发布于:2019-09-30 浏览:3024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把一个文盲占人口80%以上的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把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变为有力支持改革开放事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正在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大国迈进。

1949-1978:恢复与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教育。毛泽东主席指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事业逐步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恢复和探索。

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方针,为教育的恢复和探索指明了方向。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学制,一直沿用至今。

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以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广大工人、农民中开展扫盲教育。结合工人、农民生活实际,采取上夜校、速成识字班、“读报组”、“冬学”、“田间地头小黑板识字”等等灵活多样的多种途径开展扫盲教育。扫盲教育成效显著,1949年至1965年的十多年间,共有近1亿青壮年文盲脱盲,文盲率迅速下降至38.10%。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仅1949年至1958年的十年间,就有1600万妇女脱离文盲,女童入学率和妇女识字率都大幅提高。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由1952年的49.2%增长到1978年的94%。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为11.7万人,1978年增长到228万人,增长了近20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6%,增长到2.7%。教育投入大幅增长,由1952年的8.95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65.6亿元,占GDP的比例由1.32%增长到1.78%。

1978-2019:改革与发展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自告奋勇向中央提出要抓教育工作,他指出“一定要在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要求。中国教育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977年12月恢复了中断7年之久的高考招生。

1978年12月派出第一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生为标志,中国开始大规模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揭开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1984年国家颁布自费留学政策,次年留学人数增幅超过50%,总人数近5000人。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达54.45万人,中产家庭成主力军,归国留学生总数在2016年达到43.25万人,占比达当年出国人数的80%,归国人数增速首次超过出国人数增速。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为中国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强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1978年,小学教育基本普及,净入学率达到94%。1986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共历时25年)。2017年,小学阶段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已经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过去40年来,中国陆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要求,为教育改革开放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动力保障。

1985年,中国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为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体系。

1978年到2018年,中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万增长到820万,40年间增加了近50倍。1998年,教育部发布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的政策文件。随之高校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4%,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此后,这一数字仍大跨步增长,2010年达到26.5%,2017年达到45.7%……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

40年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6.26万亿元,年均增长17.1%。2016年教育经费投入为3.14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24%。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