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龚美正在为大三学生上第一堂《纳税实务》课。
四川天一学院4楼一间教室中,精气神十足的女音隐约传至门外,“大家看我手里这个包子,假设卖两元一个,请问里面包含了哪些税?”
问题一出口,讲台下立刻有人扯着喉咙回答:“城建税”“消费税”“增值税”......教室里一片欢腾,等到所有同学都抢答完毕,龚美才公布正确答案,然后缓缓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税务。讲台下,同学们精神十足地做笔记。
这是龚美上课的日常。小到一个包子、一块手表,大到买房买车,都是她常用的举例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举例,同学们想要知道自己究竟交了哪些税,就会激发学习兴趣。”
但这还远远不够,龚美认为,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除了要对课程感兴趣,还要对老师感兴趣。
“学生如果不喜欢某个老师,上课也会不专心。”同样从学生时代走来,龚美对此深有感触。所以,新生第一课的后半段,龚美通常会和同学们交流谈心,“让他们觉得跟着这个老师学习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很多学生高中苦读三年后,进入大学一下子松了,内心就会产生迷茫”。龚美也有相同的经历。大二暑假,她去富士康打工两个月,每天站12个小时,重复相同的动作,枯燥、劳累的工作让她的体重直线下降了18斤,也让她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要选择一个时期去吃苦,如果现在吃不下苦,后面总有吃苦的日子”,她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分享给学生,意在引导他们“现阶段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相同的迷茫和残酷的现实让学生情不自禁聆听,也让他们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老师有了好感与信任。
有了兴趣之后,如何持续保持学习激情是第二个挑战。
“一个班上学生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龚美认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何因材施教?龚美有自己的办法。平日里,她仔细观察学生学习行为、考察学生作业,逐渐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她再将课后习题分为基础题、强化题两种类型,比如计算增值税时,基础题就只用最简单的直接销售方式计算,强化题则采用特殊的销售情景,比如折扣方式下计算、销后退回增值税又怎么处理......
“学生自行选择,如果感觉自己掌握得不太好,可以先做基础题。”基础较差的学生想选强化题,龚美也不会直接否定,而是鼓励对方先尝试基础题,完成后再来挑战。
从初次上课时面对学生的战战兢兢,到课堂上各类素材信手拈来,龚美已凝练了一套自己的课堂方法论:通过真诚沟通获得学生好感,结合生活案例提高学习兴趣,再辅以阶梯型习题,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得正反馈,激发新一轮学习激情。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1-2022年疫情网课期间,龚美的课堂出勤率达到95-98%,85%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好成绩的背后,有执教八年对课程的不断优化,更有龚美一路走来的执着。
2021年暑假,龚美作为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带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连续半个月,每天清晨六点开车赶往成都,天黑了才往回赶,又恰逢学校评估迎检,她白天拜访企业,晚上熬夜写资料到凌晨两点,第二天六点又雷打不动起床,“在这个位置了,你就要对学生负责。”
调研中有公司提出,“疫情影响下,居家办公成为常态,企业对员工自律能力要求更高了。”了解到这一点,龚美立即将自律培养纳入新学期课堂。比如课后给学生留作业时,她不会立即强制性地让学生交,但会打突击战。
“第一周的作业第四周才检查,抱着侥幸心理不做作业的同学,被抓到后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龚美说,久而久之,班上的同学都养成了自觉做作业的好习惯。
除自律外,居家办公还对学生技能要求更高了,针对这一点,教研室在课程中增加了办公软件使用及综合财务管理实训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
思政元素挖掘也是课程优化的一大重点。
“从今年4月起,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这件事看起来很小,却是国家强大的体现,正因为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在经济困难时期对人民伸出援手。”课堂上,龚美从增值税渊源讲到当前税收政策,从民族自信延展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明星逃税事件曝光后,她还在课堂上组织了不少讨论,最后师生一致认为:诚信纳税、诚信做人。
二十年前的一个雨天,看到班主任背起无人接送的孩子回家,小小的龚美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如今,岁月不改,龚美八年如一日坚守教育初心,甘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