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陪伴教会学生,比起输赢要更在乎成长;他用行动告诉学生,比起突围要更看重突破,他走在行业前沿又坚守教学一线,传授专业技能又不忘自我深耕,他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师张潘。
带着创作思维夯实美术基础
在四川省第三届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类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大赛中,张潘和其他专业教师的带领参赛学生获得28个奖项。赛后返校的总结会上,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专业比赛认识各大高校艺术教师,在交流切磋中了解其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同时张潘还关注到了学生们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自信,他认为比赛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多看、多学、多尝试才能真正技能见长”。
在张潘看来,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基本功训练,已经不仅仅是线条、造型、色彩,而是要带着创作的思维和方向去夯实基本技能。“每一个学生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千篇一律的基本功训练实际上是缺乏个性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在张潘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得到尊重和辅导。
八年的“周末”与“时代共享”
在张潘创作的作品中,一个名为“周末”的系列作品引人注目,其中作品《周末您好》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实“周末”系列是张潘从2014年就开始尝试、2016年走向创作成熟,谈及创作初衷,他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每到周末就是属于我自己的创作时间,有时候某个街角一站就是半天,那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很美妙,就想用画笔记录下来”。中国画与现代元素结合、纯水墨与都市街景碰撞,也体现出张潘对当下都市变迁的关注和体验。
张潘认为,一个热爱创作的人也必然热爱生活,因为没有生活也就没有灵感。“共享时代”的创作源泉同样也是在一次下课的路上开始的,张潘注意到学校门口黄色、蓝色的共享单车比比皆是,“当单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也是时代共享精神的体现,它就具有记录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张潘用手机拍下了大量排列的共享单车画面,回家动笔时发现单车的细节还是需要一个“模特”,于是便开车去马路边借了一辆单车运到画室比照,“当时还是有很多路人以为我在偷车,我也没解释,后来天都黑了我又把车还回去”。
这样的创作故事,张潘也会讲给学生们听。大家一边听得开心一边按老师的教的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记录生活。
从粉笔画到个人展,好老师就是领路人
年幼的张潘看着小学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栩栩如生的牡丹芍药、层峦叠嶂的山川河流入了迷,生涩的笔画在纸上对照着勾勒,没想到老师看了他的画夸他画得有模有样。从那之后,张潘便爱上了画画,还加入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那时候条件不好,一直到上初中,我平时省吃俭用把生活费都节约出来,周末去城里裱画店看画、买纸,画画,正面画完反面画这样一周周的重复”,张潘最终凭借美术特长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张潘的创作天赋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四年间他参加了三次画展,其中包括一场个人画展。“我的老师比我还兴奋,画展已布置下来,老师们就邀请自己的画家好友来看展”。
如今,张潘也成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眼中,张潘是个“接地气的大神”,他的课堂没有枯燥的说教,学生时不时哈哈大笑;他看似随意的几笔勾画,学生却看得目瞪口呆。学生向他讨教创作的“技巧”,他却说“我也不是天生会画画,但是天天画总能画出个样子”,张潘告诉自己的学生,创作要用脑子,自己年纪轻轻就花白头发是有原因的。
虽然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创作约稿越来越多,但张潘依然每天坚持创作,也十分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年轻的生命总能给我启发,有时候学生在画画,我就记录下他们的样子”,在张潘的世界,绘画有生命、有力量,一起一落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