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四十二期>第一版>详细信息

院校长论坛:民办高校管理团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发布于:2018-08-30 浏览:52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教育早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教育的办学历史并不长,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民办高校在实际的办学进程中凸显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的"瓶颈"。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新时代、应该怎样去奋力开拓自身新的发展增长点呢?

经过这些年的办学实践和艰辛探索,我的思考和回答是:首当其冲要牢牢抓住管理这个"牛鼻子"。亦即:“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组建、培育优质的高校管理团队是民办高校赶上快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民办高校存在着管理部门多而散,管理人员在年龄、专业、学历、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管理岗位设置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管理人员缺乏提升机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等问题。结合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切入,以建立优质、高效、有序、稳定的民办高校管理人才队伍:

第一是要坚持“外引内培”、“外培内训”。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专业性要求高,需要专门的人才来管理,才能显出实效。首先,从顶层设计上拓展,选择专业与岗位对口的人员来管理,加大管理人才的外部引进。同时,也要从内部选拔,培养熟悉校史、热爱学校、热心管理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成长、成熟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其次,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参加校外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校内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准。

第二是要实施行政机构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减少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总的趋势。对现有分散的行政部门进行有效整合,重新梳理、设计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彻底实施“大部制”改革,有效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民办高校要从领导层面重视学校依法治校和建章立制,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快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是要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坚持“以老带新”的培养机制。民办高校要坚持“以老带新”,管理团队的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把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晚辈,帮助新来者,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避免走弯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重视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管理干部梯队,打造有活力、高效率的管理团队。

第四是要坚持既给任务、加压力,又给平台、提待遇,保障人才队伍稳定。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各方面的差异,导致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稳定性差,极易出现流动性的现象。因此,民办院校在平时工作中不仅要给任务、给压力,而且要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保障团队人员能够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建立健全完备合理的工资待遇、保险、医疗、评价、激励等保障机制,在职称、进修、住房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合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各种待遇,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稳定软环境。

总体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既有困难,又大有希望,我们要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让教职员工看到民办高校的发展活力、稳定性、永久性和幸福美好前景,从而让民办高校管理人员实现“既来之,则安之”、愿意留下来为民办高校发展、愿意为民办高校管理作奉献的理想。满腔热忱、踏石留印地投身于创造中国民办教育辉煌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