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春秋,看今日,正九州聚力,四海交朋;抬望眼,赞云蒸霞蔚,似锦前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谱写辉煌。201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庆70华诞,同享伟大荣光,同铸复兴伟业。同时,也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校十周年。七十载栉风沐雨,奏响新征程华彩乐章;十年披肝沥胆,踏学院转型改革大道。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已经走过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回首往昔峥嵘岁月,在200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开始启动之初,面对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与国家发展需要扩展高等教育存在的矛盾,教育专家们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通过吸收社会资源进入教育市场,发展民办教育。华西希望集团与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西南交通大学在如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上达成了共识,向教育部申请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9年,恰逢祖国建国六十周年,随着“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进,2009年6月16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诞生了。
十年里,学院怀揣着为国担当的初心,砥砺求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2010学院成立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系、经济管理系、英语系以及基础课部等教学管理机构,2011年确立“土木工程”、“财务会计”两大重点专业,并积极向教育部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工业设计(艺术类)、艺术设计、车辆工程 4 个本科专业,结合四川省教育厅已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铁道机车车辆 4 个专科专业,于2012 年将原开办专业扩大到19 个,办学规模达到 8000 人。
为了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学院在西南交通大学、华西希望集团的大力支持及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明确了以“现场工程师”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独立学院办学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对学院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评估,对学院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战略、办学总目标、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和三步走战略。
2013年,学院迁址成都金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学院在进一步明确办学发展目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凝练出两大办学特色。一是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性原则,彰显轨道交通专业特色。学院在进行专业设置上,紧紧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机遇,并充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经济管理等优势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以土木、交运、机械、电气、会计等与轨道交通行业紧密相关的工科专业为主体,市场营销、英语、应用心理学等为辅助的专业群,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逐步形成轨道交通特色明显的特色专业群。二是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主要特征,以培养一线技术、管理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借助所承担的西南交通大学“国家教学体制改革”项目《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以该课题为指导逐渐探索出适合三本学生成才发展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2 月 16 日,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文《关于开展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希望学院申报的改革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获得批准,成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转型改革工作,学院组织专门力量对实施方案进行认真修订,确定了“1235”的 整体转型改革推进模式,即:一个顶层设计、两个保障前提、三大支撑条件、五大核心工作。
通过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学院在整体转型改革的引领下,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又构建了“12361”整体转型改革推进模式,即“一个顶层设计、两个保障前提、三大支撑条件、六大核心工作和一个育人成果”,凸显了自身办学特色,更好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轨道交通专业群。并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示精神,学院加大力度推进跨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理实一体化实验中心建设,形成了六个专业综合型实验实训中心加三个基础型实验实训室和一批专业工作室的格局。目前,已经形成“6+3”的实验室格局和体系。
2015年我院获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在实施转型改革、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进程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硬功夫”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软实力”,即以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明德教育”等七大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十大核心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推进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三年实践中,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据此,我们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调研,对近年来的实践过程不断总结提炼,进一步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培养发展为“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全员育人”的育人模式,育人成果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于2018年正式获批四川省改革试点项目。由此,学院的改革形成了以转型改革为依托,双引擎驱动的全方位改革。
希望学院从建校至今,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指示精神,紧扣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2013年一次性顺利通过了省学位委员会的评估检查,胜利完成了学院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在校生规模突破了10000 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 12600 余人;2015 年,学院开办专业达到 36 个,在校学生规模达到 13600 余人,再创新高;2016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4400;2017 年,在校学生规模达到 15000 余人,再次刷新历史记录;2018 年,在校学生规模近 18000 人。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高职扩招100万的计划。希望学院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四川希望教育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克服并解决校舍紧张的情况,增加对中职院校升学班的招生时长投入,圆满完成今年拟增加对口高职招生比重的工作,在校生规模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20000余人,为国家高职扩招做出来贡献。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10年来,希望学院始终坚持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理念,积极促进学生就业,秉持“全方位、全过程”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单位达到200余家,实现与用人单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无缝对接,各专业校企合作实现100%全覆盖,产生了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服务区域和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及一批有希望学院特色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了保障毕业生就业,学院全面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针对毕业生全面推行就业工作“三步走”计划,达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稳定在96%以上,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航天探海,富国強兵。巨笔宏图,带通路畅,命运连同求共赢。新时代,正复兴圆梦,翼展鹏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希望学院建校十周年,学院踏步转型升位的攻坚之年。值此为祖国献上祝福之际,全体交大希望人也将铭记伟大变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德励志、务实创新、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为早日实现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