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九十一期>第二、三版>详细信息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熊念:“我把人生最燃的两年,种在了群众笑脸上!”

来源: 发布于:2025-06-30 浏览:22

在黔南州独山县鄢家山社区的青石板路上,总能看到一个挎着工作包、操着生涩独山方言的年轻身影。

她是2022年毕业于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的00后姑娘熊念。

优秀校友熊念作为黔南州独山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她连续两年扎根基层、三度延长服务期的志愿故事先后被青春黔南、独山青年等媒体报道,成为学弟学妹们口中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鲜活榜样。

两年来,熊念用脚步丈量搬迁群众的生活半径,用镜头定格山区老人的幸福瞬间,用真情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022年至今,她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表扬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者、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国家级荣誉,并获评贵州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黔南州优秀共青团员、麻万镇先进个人等称号。

方言作桥:从外乡人贴心人

20228月,刚从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毕业的熊念去到了独山县,服务于麻万镇鄢家山社区,这个容纳1500余户搬迁群众的社区里,80%居民只会说独山土话。初次走访时,她精心准备的政策宣传册被阿婆轻轻推开:妹娃讲的话我听不懂哩。

倔强的姑娘把委屈咽进肚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记满方言词汇:管孩子叫小娃崽,夸老人用硬朗”...每天下班后对着手机录音反复练习。三个月后,当熊念用带着织金尾音的独山话为胡奶奶讲解医保政策时,老人惊喜地拉着她的手:小熊妹,你现在是我们独山姑娘咯!

振兴乡村:从追光者造炬人

在安置区,熊念身兼多职。

做留守儿童思想引领员,利用周末在社区儿童之家等地开展活动,组织防溺水、防性侵等自护教育小课堂,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安全知识,共组织相关活动40余场。

做团员青年组织管理员,她维护网上共青团?智慧团建系统,建立线上沟通平台,组织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团员青年责任感。 

做人民群众政策服务员,她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振兴政策,从跨省务工交通补贴到临时救助,从防贫保险申报到为困难学子申请助学金,共为群众申报各类惠民政策200余次。她的努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做社区活动策划宣传员,她结合国家传统节日,联合县直各部门开展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秋节送爱心月饼、重阳节送饺子、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每月为留守老人举办 集体生日会,共组织策划活动120余次。

致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光影传情:从拍照人圆梦者

20251月,熊念联合拉林村村委会,组织志愿者走进乡村开展公益摄影活动。

80岁的罗婆婆颤抖着说:在一起六十年我俩从没拍过合照这张迟到了六十年的婚纱照,是熊念和独山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翻山越岭的成果。为给山区老人留下人生最美的影像,她自学摄影技术,背上二手市场淘来的相机,带上红色背景布,累计为150位高龄老人拍摄肖像,更帮助5对老夫妻圆了婚纱梦。

她将此次活动拍摄剪辑成视频发到网上,引起社会反响,受到贵阳晚报最黔沿的采访与转发。

我们拍下的不只是照片,更是被时代忽略的珍贵情感。

三年坚守:从志愿者追梦人

当问及为何三度延长服务期时,熊念翻开贴满照片的工作日记:20231019日,教会王奶奶使用电子医保卡;20249月,在儿童之家圆满举办了欢送会;2025319日,为社区老年人过了一场集体生日会……每一个标注日期的瞬间,都是青春与热土的双向奔赴。

这个把独山当作第二故乡的姑娘,用993天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她累计参与 300 余次志愿服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300 余人次、留守儿童 100 余人次。正如她在西部计划志愿者分享会上所说:志愿者的光,应该照进每一条需要温暖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