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厅|叶安珊:坚守实习育人初心 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具有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和对接产业具体岗位的双重社会职能。实习实训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核心部分,既是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备途径,也是锤炼意志品质、提前熟悉岗位、引导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今年相继出台的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实习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体现了规范和加强学生实习、办好职业教育的强烈决心和愿望。对此,我认为职业院校作为实习的重要参与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抓好抓实相关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实习本质
学生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是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通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考核,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少数职业院校滥用实践教学的概念,偷梁换柱,将刚入校或未完成在校培养计划的学生送去工厂当简单劳动力,既达不到学习技能的目的,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职业院校要提高站位,真正把握实习的本质,坚守育人的初心,切实把实习作为实践性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规范管理,让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秉承开放理念,加强校企联合
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职能,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享。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现象,职业院校要从人才培养供给端出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秉承开放理念,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适应前沿技术与实习深度融合新趋势,将实习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加强与企业多元化合作,统筹建好、用好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聘请企业人员承担课程教学和实践任务,形成并完善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聚焦主责主业,科学谋划布局
学校针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是学生、家长、实习企业和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乃至社会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职业院校必须遵照相关文件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精心组织,加强管理。
(一)制定计划,细化标准
院校按照教育、人社两部门对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需要科学、系统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计划进行整体设计,有序安排好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时间、时长及实习内容等要素,并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行业相关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加强引导,重视管理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辅导员、任课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学生经常性开展学习知识技能、安全、德育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在专业知识外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一是宣传动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除日常引导外,在学生实习前期,学校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实习的具体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有刻苦钻研、虚心好学、认真负责、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巩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养成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接人待物的沟通能力,为今后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二是关注学生,与企业紧密联系。学校和实习单位分别选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管理,组织带领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指导教师要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实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专业能力发挥和上岗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面临的问题,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实习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实习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教学有益的建议要认真采纳,对不足之处虚心接受,不断改进;实习指导教师要全面关注实习学生在生活、工作、心理表现等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苗头,要及时调节,避免事态恶化,并帮助其理解在实习阶段重在锻炼、吃苦耐劳是其进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是严格遵守管理纪律,确保实习顺利完成。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当服从管理,听从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安排,遵守单位纪律和秩序,未经实习教师批准,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岗位和单位;对于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接受指导教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批评教育,学生违规情节严重的,经双方研究后,由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并责令其暂停实习,限期整改;给实习单位造成财产损失的,学生应当依法赔偿。学校应将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过程,严格考核
学生实习考核要注重过程性指导考核,考核要有标准化的文本记载,要全程留痕。实习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根据考核综合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定实习等次。达到合格以上等次者,方可毕业;不合格者,不予毕业。学校对实习材料要立卷归档,做到材料齐全、准确、规范,手续完备,归档及时。
四、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安全责任
为使学生校外实习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校及实习单位必须通力合作,提供有效保障,遵守国家法律,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学生个人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
一是学校在确定实习单位前,对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单位资质、诚信状况、管理水平、实习岗位性质和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保障、安全防护八个方面。只有同时满足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单位方可确定为实习单位。学生自行选择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应承诺满足以上要求。
二是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及家长要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实习协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实习学生的姓名、住址和注册学号、实习期限、实习内容和实习地点、实习时间、休息休假、实习劳动保护、实习报酬、意外伤害保险、实习纪律、实习终止条件等。
三是实习单位要根据接收学生实习的需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实习场所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材,为实习学生提供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四是实习单位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住宿问题,为了安全起见,不得让学生自行在外住宿。
五是学校和实习生产单位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保证实习学生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实习学生,不得上岗。
六是学校和实习企业必须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具体事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办理。总之,没有高质量的实习,就没有高质量的就业。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着眼实习全流程,聚焦实习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